中国富嘉金源拟于2026年在老挝投产钾肥
据Argus报道,中国矿业公司富嘉金源计划于2026年下半年开始在其老挝万象矿区生产氯化钾,目标年产量为25万至30万吨。
该公司于2010年在老挝启动了年产500万吨的氯化钾项目,并已获得政府所有必要许可。工厂建设目前仍在进行中,且未受老挝政府近期公告的影响。
富嘉金源计划到2027年将氯化钾年产量提升至100万吨。该生产商计划向中国和东南亚出口产品,很可能通过越南港口装船运输,同时也在考虑利用中老铁路将产品运往云南和中国东南地区。
若该企业2026年实现商业化生产,将成为继云天化、亚钾国际和老挝开元之后,老挝第四家投产的中资钾肥项目。
云天化年产50万吨的瑞源丰项目已于2024年底投产。亚钾国际第二、第三个年产100万吨项目分别于2023年1月和2024年4月成功完成设备测试,但这两个项目的井下建设仍在进行中。老挝开元的第二个年产100万吨扩建项目仍在等待采矿许可证获批。
此外,中国氯化钾生产商藏格于2025年上半年获得了其老挝万象项目的采矿和勘探许可,但尚不清楚该公司何时启动老挝矿区的建设。
1亿元费用或沉没!老挝叫停万象所有钾肥项目,国内企业影响几何?
7月1日,老挝国会常务委员会于发布的第182号决议,位于首都万象市的所有钾盐勘探、调查和开采项目被立即叫停。而在老挝钾盐开采领域里,不乏中资企业的身影,这些企业包括东方铁塔(开元钾肥)、云天化(中寮钾肥)、藏格矿业、中国水电、北京普悦、四川龙蟒、青海鑫帝、云南腾邦等20余家。
决议文件
文件显示,老挝国会常委会同意停止首都万象市的钾盐矿普查、勘探、开采投资项目,包括正在进行普查、勘探、可研的项目。已经开始执行的项目的,需要进行评估检查。所有特许项目,如有违法违规的,不给予任何赔偿。
此举会对我国在老挝投资开采的企业影响几何呢?我国钾资源十分匮乏。钾矿开发集中分布在青海柴达木盆地、新疆罗布泊盐湖、西藏藏北盐湖三地。
其中,藏北盐湖开发难度较大,钾肥主要靠柴达木盆地和罗布泊盐湖。近年来,我国钾资源衰竭迹象已经凸显,现在处于保护性开采阶段。2023年1月,我国把钾肥进口关税税率下调至零,已经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
钾肥是我国战略性稀缺资源,关系到粮食基本安全。现实的情况是,钾肥却是我国氮磷钾三大化肥中唯一不能完全自给的肥料,我国钾肥超2/3要进口,自给率不足1/3。
2024年,我国氯化钾进口来源主要是俄罗斯、白俄罗斯、加拿大和老挝,TOP4合计进口量1153万吨,占比91.3%。
我国钾肥进口来源国排名(2024年)来源:物流启示录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发布的钾肥数据,将老挝钾肥储量从2023年的7500万吨升至10亿吨,排名从2023年的第8位升至全球第二。
同时,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预测,到2028年,全球钾肥产能从2024年6520万吨增至7600万吨,大部分来自老挝和俄罗斯新钾肥矿和项目扩建。
老挝是我国的邻国,关系融洽,这对“缺钾”的我国来说,正好补上了这块短板,是一个重大利好。
目前,中资企业已经大举进军老挝钾矿资源的勘探和开采,这些企业包括东方铁塔(开元钾肥)、云天化(中寮钾肥)、藏格矿业、中国水电、北京普悦、四川龙蟒、青海鑫帝、云南腾邦等20余家。
根据公开信息,目前在老挝布局钾盐项目的中资企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已规模化投产企业
东方铁塔(开元钾肥):在甘蒙省拥有194.8平方公里矿权,储量超4 亿吨,已投产2个50万吨项目,在建100万吨生产线,最终规划产能300万吨/年。
受政策直接影响的企业
藏格矿业:2023年签约万象盆地158平方公里矿权,原计划投资 50 亿元建设首期100万吨产能,但因地质风险(溢晶石处理难度大)和经济性不足,项目于2024年实质性中止,已投入约1亿元勘探费用。
云天化(中寮矿业):在万象市推进50万吨/年氯化钾项目,原计划2025年建成投产,但受政策影响进度停滞,项目单位投资成本约2000元/吨,显著高于甘蒙省项目。
对中资企业的具体影响
藏格矿业:1亿元勘探费用沉没,错失东南亚市场扩张机会,9.84亿吨氯化钾储量短期无法转化收益。紫金矿业入主后,重心转向铜锂资产,万象项目或长期搁置。
云天化:中寮矿业万象项目前期投入未披露,但50万吨产能建设成本约10亿元,若终止将面临资产减值压力。公司可能转向甘蒙省或其他国家寻求替代资源。
其他企业:中国水电等在万象有勘探权的企业需重新评估项目可行性,部分可能转向甘蒙省或暂停投资。
(来源:农财君综合自物流启示录、老挝投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