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占巴塞省(Champasack)的古老寺庙——瓦普寺(Vat Phou),近日被《国家地理》旅游专题报道,盛赞其为寻求宁静、历史与美景的旅行者心中一处“隐秘瑰宝”。
这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古迹,因其“与柬埔寨吴哥窟惊人的相似性”而备受赞誉,但又能提供更为宁静、私密的游览体验。《国家地理》在文章中着重介绍了瓦普寺独特的建筑与精神特质,称其为吴哥窟的“平替景点”。当柬埔寨的标志性寺庙吴哥窟每年吸引约六百万游客时,瓦普寺却仍是一处相对未被过度打扰的净土。
历史渊源:高棉帝国的孪生印记
两座寺庙均建于公元9至15世纪的高棉帝国时期,共享着鲜明的建筑元素,如雕刻石柱以及根植于印度教宇宙观的宗教象征符号。
然而,《国家地理》文章指出,它们的布局设计大相径庭。吴哥窟以同心圆式的围墙结构,象征着神话中宇宙中心须弥山(Mount Meru)。而瓦普寺则沿着一英里长的高架堤道线性分布,引导游客沿山坡拾级而上,最终抵达一处由天然泉水滋养的圣殿。
这条被分成七层石阶的上升通道,被认为是瓦普寺精神感染力的关键所在。其设计让旅行者得以缓慢攀登,穿越层层圣迹,最终抵达一处苔痕斑驳的神殿。殿内装饰着阿普萨拉(apsaras,飞天仙女)和印度教神祇的精美雕刻。这座神殿最初供奉着象征湿婆神(Shiva)的林伽(linga),在13世纪高棉帝国衰落后,逐渐转变为供奉佛像。
历史、神话与静谧的交融
《国家地理》还强调了瓦普寺的地理环境是其独特魅力。寺庙群坐落在灵帕瓦塔山(Lingaparvata,意为林伽山)脚下。瓦普寺距离占巴塞镇仅四英里,交通便利,小镇本身的建筑与河滨风光也为游客提供了轻松抵达寺庙的路径,营造出一种难得的悠然氛围。
文章也提及了此地神秘的起源。虽然其完整历史尚不清晰,但当地传说称,卡玛塔国王(King Kammatha)是在神话中的食人巨魔索要其女农西达公主(Nong Sida)后,建造了第一座圣殿。如今,附近仍保留着一座以公主命名的小亭阁和一处隐秘的藏经阁。
年度庆典:活态传承的瓦普寺节
瓦普寺不仅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至今仍是一个活跃的精神中心和庆典聚集地。它被许多老挝人民尊为圣地,被认为拥有护佑之力,持续吸引着朝圣者和文化旅游者前来。每年,占巴塞省都会举办盛大的“瓦普节”(Vat Phou Festival),以庆祝寺庙的悠久传承。节日期间会举行丰富多彩的传统与现代活动,吸引着本地和国际游客。
《国家地理》总结道,正是深厚的历史底蕴、引人入胜的神话传说,以及近乎完全的静谧氛围,使瓦普寺成为东南亚地区最被低估的圣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