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寿小丽: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推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先生,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赵志国先生。
首先,请肖亚庆先生作介绍。
2021-09-13 10:00:57
肖亚庆(徐想 摄)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和大家就工业信息化事业关心的问题,特别是推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关情况和大家一起交流。我特别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我们工作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关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提升、实力的增强,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重要成果,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实物质技术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显著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为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2021-09-13 10:04:49
肖亚庆:
一是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自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已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主要体现在:体量大,2012年到2020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由20.9万亿元增长到31.3万亿元,其中制造业增加值由16.98万亿元增长到26.6万亿元,占全球比重由22.5%提高到近30%。体系完备,我国工业拥有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是世界上工业体系最为健全的国家。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40%以上产品的产量世界第一。竞争力增强,光伏、新能源汽车、家电、智能手机、消费级无人机等重点产业跻身世界前列,通信设备、工程机械、高铁等一大批高端品牌走向世界。
二是重点领域创新取得重大突破。重大工程捷报频传,“嫦娥五号”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天问一号”开启火星探测、“奋斗者号”万米海沟成功探底,刷新我国深空深海探测新纪录。“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开创了我国自主独立全球卫星导航的新纪元。世界首台百万千瓦级水轮发电机组正式投产,标志着我国重大装备制造实现新跨越。大国重器亮点纷呈,首艘国产航母列装,C919大型客机试飞,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三峡垂直升船机投运,全球最先进的超深水钻井平台建成运行,世界首套8.8m超大采高智能化矿山装备研制成功,特高压输变电、大型掘进装备、煤化工大型成套装备、小的来讲金属纳米结构材料等都跻身世界前列,标志着中国制造水平不断提升,我国制造业正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
2021-09-13 10:05:44
肖亚庆:
三是产业结构加快升级。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引领带动作用显著增强,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012年的9.4%提高到去年的15.1%;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8%提高到33.7%,2020年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化解过剩产能取得重大成果,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钢铁行业去产能1.5亿吨目标。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提高到47.1%,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广泛应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高到20%左右。
与此同时,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在“十二五”大幅下降的基础上,“十三五”进一步下降16%。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提速,重点领域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由2012年的24.6%提高到2020年的52.1%,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由48.8%提高到73%。产业区域布局不断优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的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电子信息、轨道交通、工程机械、汽车等领域形成一大批先进制造业集群。
四是制造业企业实力显著增强。骨干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壮大,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分别从2012年的19.7万亿元、21.7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39.19万亿和37.4万亿元;最新发布的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中,我国工业领域企业有73家入围,比2012年增加28家,增幅非常大。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十分活跃,专业化水平持续提升,已培育4万多家“专精特新”企业、4700多家“小巨人”企业、近6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显著增强,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机构总数、研发经费支出均比2012年翻了一番,有效发明专利申请数增长了两倍多。
2021-09-13 10:09:46
肖亚庆:
五是信息通信业实现新的跨越。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光纤和移动通信网络,固定宽带从百兆提升到千兆,光网城市全面建成;移动通信从4G演进到5G,实现网络、产业、应用全球领先。5G基站、终端连接数全球占比分别超过70%和80%。全国行政村、脱贫村通光纤和4G的比例均超过99%,农村通信难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网络应用从消费向生产拓展。移动支付广泛普及,网络购物、在线学习、远程医疗等成为工作生活新方式。5G、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协同研发设计、无人智能巡检、数字工厂、智慧矿山等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兴起,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步伐加快,数字经济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心怀“国之大者”,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力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简要介绍以上这些。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和大家一起讨论交流。谢谢。
2021-09-13 10:17:11
寿小丽: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2021-09-13 10:18:36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提问(刘健 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刚才肖部长介绍了工业和信息化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情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以后,我们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请问肖部长,如何看待工业和信息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职责使命?工信部有什么样的考虑和重要的部署?谢谢。
2021-09-13 10:30:22
肖亚庆:
谢谢您的提问。大家都知道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制造业、高度重视工业和信息化,反复强调“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制造业一定要抓在我们手中”。这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工业信息化既是主力军、主阵地,又是排头兵。当前,我们正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抓紧做好顶层设计,分行业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年内这些规划将陆陆续续地出台。我们力争通过“十四五”时期的努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实现综合实力迈入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行列目标,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我们主要围绕“四个聚焦”开展一系列的工作:
一是聚焦科技自立自强,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加快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构建新型的产业创新生态。继续布局建设国家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构建高效联动的制造业创新网络。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着力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要深入实施产业技术再造工程,打牢核心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关键基础软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等一些基础工作,力争使得产业基础薄弱的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同时,还要统筹“补短板、锻长板”,开展产业链强链补链行动,分行业做好产业链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不断提高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性和韧性。
二是聚焦提升供给体系质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首先要提高制造业的水平,既要着力做大增量,注重在存量上的升级和改造,还要注重培育有良好成长性的产业和产业集群,进一步延伸、拓展和深化产业链。通过实施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质量提升行动等,把产业整体素质提高上去,把品种、品质、品牌“三品”搞上去。还要落实碳中和、碳达峰部署,完成工业产业的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加快培育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的建设。同时,我们在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要深入做工作。
三是要聚焦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世界经济数字化发展、数字化转型是大趋势,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确实是关系到生存和发展的“必修课”。一方面,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技术在制造业全流程、全领域深度应用,培育发展网络化研发、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等新业态新模式。另一方面,加快5G网络部署,构建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产业。这里包括网络安全,这也是一个大领域,将引导信息通信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是聚焦深化改革,营造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良好环境。将更好地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深化“放管服”改革和重点领域改革,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等各方面协同发展。进一步扩大制造业高水平开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我就回答这些,谢谢你的提问。
2021-09-13 10:3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