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资讯网万象报道,来自阿速坡省的消息称,综合种养模式正成为当地农户摆脱贫困、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其中,阿速坡省赛色塔县帕村村民拉·赛雅翁一家,通过科学种养结合,成功实现年均收入190—200百万基普,成为当地家庭经济发展的示范典型。

拉·赛雅翁近日在赛色塔县老挝建国阵线第十三次大会上介绍说,家中共有7口人,其中6人可投入劳动。过去,家庭收入主要依靠种水稻和少量蔬菜,仅够自给,经济拮据。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宣传动员及技术指导下,他们逐步调整生产思路,扩大综合种养规模,把农业生产从自给转向商品化。
2018年起,该家庭开始实施综合种养模式。2020年被选为重点扶持对象,获得项目提供的水库、太阳能灌溉系统、种苗、塑料水池和鱼苗等支持。2024年7月项目结束后,家庭继续自筹资金维持生产,根据市场需求稳定供货。
目前,该家庭主要经营项目包括:
设施蔬菜种植:在1.12公顷大棚内种植生菜、芥菜、香菜、青葱和西瓜,年收入约1.16–1.20亿基普;
木薯种植:3公顷,年均收入约5千万基普;
水稻种植:2公顷,年收入约1千5百万基普;
鱼类养殖:在4口鱼塘(总面积1,200㎡)及3口塑料池(54㎡)养殖鲶鱼、鲤鱼、罗非鱼,每批次可售出350万尾鱼苗,平均每批收入9百万基普;
果树种植:以芒果为主,年收入约3百万基普。
该家庭的农产品主要销售给村内外居民及中间商,再由商贩运往赛色塔县、三基赛县等市场,确保了产品变现渠道畅通。得益于稳定的收入,该家庭不仅摆脱了贫困,还建起两栋砖混住宅,拥有两块生产用地、一台拖拉机、一辆摩托车和一台稻谷脱粒机,并能供子女完成学业,留有一定储蓄以备不时之需。
拉·赛雅翁表示,家庭将继续扩大综合种养规模,提高产量,以更好满足市场需求,力争实现本地市场稳定供应,并逐步向外地市场输出,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国家脱贫战略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老挝国家通讯社、老挝资讯网